湿热的空气像一层密不透风的罩子,许多人在伏天感到莫名的疲惫、脖颈发紧,甚至情绪烦躁。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翟章锁主任提醒:这些看似寻常的“苦夏”症状,很可能是甲状腺在湿热环境下发出的无声警报。暑湿季节,甲状腺健康正面临一场“静默危机”。
“伏天的‘伏’,本就暗含蛰伏之意。”翟章锁主任解释,此时高温夹裹湿气,形成中医所说的“暑湿”之邪。当人体内环境平衡被打破——肝气郁结不畅,脾的运化功能减弱,水湿便无法正常代谢。这些滞留的湿气在体内慢慢凝聚成痰,与气滞血瘀相互胶结,堵塞经络,阻碍气血运行。
“甲状腺作为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,对气机运行异常敏感。”翟主任强调,这种由内湿与外湿共同作用形成的“痰湿瘀滞”状态,正是夏季甲状腺结节增大、甲亢甲减症状反复或加重的核心病理基础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此时疾病往往处于一种“静默蛰伏”的状态——表面症状可能并不剧烈,仅有轻微乏力、颈部不适或情绪不稳,实则内部隐患正在悄然累积,为秋冬季节的爆发埋下伏笔。
针对夏季调养,翟主任特别指出一个普遍误区:过度依赖寒凉饮食。“冰镇饮料、大量生冷瓜果,看似解暑,实则如同向虚弱的脾胃泼了一盆冷水。”他形象地比喻道。脾胃作为后天之本,是运化水湿的关键。寒凉之物最易损伤脾阳,导致其运化水湿的能力进一步下降。“脾为生痰之源”,脾虚则湿浊内生更甚,形成恶性循环。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,严格限制寒凉摄入尤为重要。
展开剩余53%翟章锁主任的警示不仅针对患者:“即便目前没有甲状腺问题,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是疾病的温床。”持续贪凉饮冷、作息紊乱、压力过大导致的情志不畅,都会逐渐造成气机郁滞,最终痰瘀互结,经络瘀阻。这解释了为何在湿热季节,甲状腺疾病的整体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。不良习惯日积月累,就是在为疾病“蛰伏”创造土壤。伏天护甲要着怎么做呢?翟章锁主任带来四要诀。
温养脾胃,杜绝寒凉: 饮食宜温、软、清淡。戒除冰饮,生冷瓜果适量。可常食冬瓜、丝瓜、薏米、赤小豆、陈皮、生姜等,既利湿又不伤脾胃阳气。
舒畅情志,疏肝理气: 避免情绪大起大落。保证充足睡眠,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舒缓运动(如散步、八段锦),有助于条畅肝气,防止气郁助湿生痰。
环境避湿,内外兼防: 避免久处潮湿环境,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物。空调温度不宜过低,避免“人造寒邪”与外界暑湿内外夹攻。
规律作息,顾护正气: 避免熬夜耗伤正气。规律的生活作息是维持人体气机正常运转、抵抗外邪的基础。
翟章锁主任强调:“甲状腺的健康状态,是体内小环境平衡与否的重要指征。暑湿伏天,是挑战,更是调理的黄金期。主动干预,精准养护,破除湿浊‘蛰伏’之患,方能守护甲状腺安宁,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。”
发布于:北京市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